通知公告

工商管理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

时间:2023-11-07  点击: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于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遴选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涵盖会计学(120201)、企业管理(120202)、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三个二级学科方向(专业),主要依托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心、湖北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置农产品营销与创新创业、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资源与环境评估、化工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等校级研究中心。本学位点下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3个系,包括6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市场营销”、“英语+会计”双专业是国家级实验区——“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也是省级教学综合改革试验点,入选了湖北省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

(一)培养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至真至诚”的办学理念,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实践、提升能力”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善于合作、接轨国际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学校“大化工”学科特色,注重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训练,实施“课题+论文”的学习培养模式,培养学术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围绕ACCA、注册会计师方向和国际会计方向,侧重“职业证书+科研训练”的学习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本学位点重视“企业实践+专业理论”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发现和解决企业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二)培养特色

以学校化工、材料、环境等优势学科为依托,以湖北“一芯二带三区战略”为引领,融合新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发展对传统学科的渗透与改造,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在中国本土化管理研究领域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营组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管理、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与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居于省内领先位置,在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本会计、民营经济发展等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同时工商管理硕士、会计专业硕士、ACCA项目培养规模一直居于湖北省省属高校前列,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三)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7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要求为30学分(学位课20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要补修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超过3门,不计学分。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各培养环节并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且论文通过专家评审后,按《武汉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条例工作实施细则》申请学位答辩。

二 、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严格遴选硕士生导师,二是要求硕士生导师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三是加强硕士生导师的师资培训,四是多方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实践导师。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学缘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更趋合理。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占硕导总人数的90.3%;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9人,占硕导总人数的93.5%。

(二)科学研究

近年来,本学位点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纵向课题项目六十多项,合计科研经费两百余万元;承担了横向课题二十多项,合计科研经费四百多万元。在SCI、SSCI、CSSCI、北大核心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教师获得的国内外各类重要奖项共计18项。

(三)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配备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1人,设置专职负责研究生思想教育和培养过程管理工作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配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3人,专职辅导员1人,完善了学术培养、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人文服务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建有专门的研究生工作室、阅览室、共享学习空间、创客空间和智慧实验室,为研究生学习、创新实践提供硬件保障。定期对研究生开展座谈和问卷调研,了解学生有关课程安排、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建议和诉求。以上完善的制度保障、硬件设施、人文环境为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资助体系

本学位点基本形成了“奖、助、贷、补”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与“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励和“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励,国家助学金、“三助”津贴、国家生源地贷款、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研修资助等。

三、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情况

本学位点在人才培养中注重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培养目标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和学科性,注重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锻炼。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选拔优质生源。规范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成立专班负责出卷、考试、面试、录用、公示等全过程。二是实施“1151”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即1个目标体系、1套标准体系、5大支撑体系、1套监控体系,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三是坚持导师责任制。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完善督导检查机制,督促全体导师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指导。四是严把毕业关。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新生进校后进行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培训,导师对学位论文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制定论文答辩流程与规范,建立论文过程管理文档与数据库。

(二)导师责任落实情况

本学位点研究生导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落实导师责任,对研究生进行全环节参与、全流程跟踪、全方位指导。严格执行《武汉工程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并以此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动态评价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招生资格年度审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出台学科导师指导标准细则,细则对学术研讨、学术讲座、谈心谈话等次数进行严格规定。近年来举办了WIT管理发展论坛、学术沙龙、名师讲座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30余次,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参与多项省级以上竞赛并获奖,实现高质量就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三)思政教育

本学位点始终将思政教育深入渗透到到研究培养体系中。一是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本学位点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书记负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二是重点强调思政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估。本学位点由党委副书记负责学院思政教学督导工作,严格把控教学情况及教学质量评估。同时,每学期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讲座,各类评奖注重“德”的权重,导师和学生学术道德品质不断提升。

(四)学术交流

为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开拓师生的学术视野,本学位点通过实施学术交流资助和奖励制度,为师生提供了多种对外学术交流途径。一方面“走出去”,支持师生积极参加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资助导师赴世界知名高校开展访学交流,也定期不定期派送导师和学生作短期学术访问;另一方面“请进来”,多渠道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为研究生的学术知识增长提供了启发。

(五)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开展入学教育,把好第一节课。在每年的开学典礼结束后,会进行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旨在向新生宣传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二是切实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到课程中。三是严格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依据《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实施办法》,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力度。

(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持续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师德师风建设月,学位点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20年9月,开展了学习武汉工程大学《课堂教学八项规定》。2021年9月至10月,学位点全体教师与学生开展了“师生共论学业发展,共话师德师风”活动;观看了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片;聆听了张三元教授《安守本分、遵道而行》的师德师风教育报告。2023年9月至10月,再次对学位点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至今,本学位点无师德师风负面问题出现。学位点涂洪波教授还荣获首届“工大好老师”、“校师德标兵”、“赢时胜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并入选2020年湖北省“荆楚好老师”。

四、服务贡献

本学位点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够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完成本职工作,还积极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新冠疫情后的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涂洪波教授作为专家组组长牵头负责了《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运营管理指南》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为农贸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为激活疫情后的城市活力,朱永华教授主动参与德成智库《给全体市民发放消费券的建议》的撰写和修改工作,最终该建议有7条被武汉市政府采纳。为帮助湖北港澳台侨企顺利复工复产,朱永华教授受湖北人大、湖北侨办(侨联)委托组织专项调研,及时向政府部门和侨联系统报告侨企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争取了及时的政策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库支持。

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协同问题,勇于担当地方政府的智囊团。蒋军成教授的《优化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 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咨询报告,从协同主体优化、客体规范、效应完善和生态保障等方面,提出湖北省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促进全国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已经被湖北省政协采纳,并在2023年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作为大会主旨发言材料,被省政协列为集体提案,有力地指导了全省五百余家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建设和规范管理。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付书科教授从经济一体化布局、功能差异化协同、区域均衡化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建设性政策建议,并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关闭

地址: 中国.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206号 | 邮编:430205

院办电话:87992014    院长信箱:yhfei_2006@wit.edu.cn

51白菜资讯网官网主页 - 51白菜资讯网大全网址 版权所有 @ 鄂ICP备05025754号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